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
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消费、社交网络、求职和娱乐活动都开启了云模式。与此同时,一些骗子也悄悄地盯着那些没有深入参与世界的年轻人。海淀区法院法官揭露了网络欺诈的新常规,提醒您提高反欺诈意识,保护您的财产安全。
刷单兼职?
小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小赵是一家工作不久的公司白领。2020年10月,他在网上遇到了网友老杨。老杨告诉他一种赚钱的好方法,他说他可以帮助小赵在淘宝店刷账单赚钱。具体操作是小赵向老杨转账刷账单。交易成功后,老杨将本金和12%利润回到小赵身边,如果单子多的话一个月能几万元。小赵一开始怀疑,把账户余额转到了老杨的账户。一周后,小赵收到了足够的钱,完全放下了戒心。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他先后将近30万元转入老杨的账户。几天后,小赵给老阳发了一条微信询问返利时间,却发现自己被对方屏蔽了,无法拨打电话。小赵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立即报警。后来,老杨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经审理,法院认为被告老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产,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鉴于被告老杨主动自首,如实供认犯罪事实,自首;并在家人的帮助下退还受害人小赵的全部损失,获得了理解,依法从轻处罚。法院最终以欺诈罪判处被告老杨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款3万元。
法官提醒:
犯罪分子往往活跃在各种网络兼职社区,以发布刷卡任务、成功经验等虚假信息为指导,以不出门,用手指赚钱为噱头,巧妙利用受害者贪小便宜的心理,目的是骗取受害者口袋里的大本金。有的要求受害者直接转账,有的诱导受害者下载App或者点击链接购买虚拟商品,付款成功后根本不发货。法官提醒说,大多数以刷卡名义需要个人预付款的兼职工作可能是欺诈。警惕赚佣金、做任务、刷信、做任务、刷信誉,不要轻易下载陌生人提供的App、点击陌生人提供的链接或转账给陌生人,避免贪小便宜的损失。
网恋情深?
被骗的不仅仅是感情
28岁的单身青年小吴。2018年,他通过社交网络App认识女孩小丽,小丽不仅长得年轻漂亮,而且和小吴聊得很开心,两人加上微信好友,很快坠入爱河。然而,当小吴准备与小丽网恋奔现时,小丽说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她因为父亲生病欠了很多信用卡贷款,现在面对信用卡逾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女友落难,小吴立即通过微信向小丽转账27700元。两周后,小李还说父亲的病需要二次手术,向小吴借了10万元。小吴意识到不对劲,便向公安机关报案,后来小丽被逮捕归案。原来,她的真面目竟是一个叫李群的男人!
经审理,法院认为被告李群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产,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鉴于被告李群到达案件后能够如实供认罪行,并自愿认罪认罚,法院最终判处被告李群有期徒刑11个月,罚款1万元,并退还受害人小吴27700元。
法官提醒:
在约会网站上,罪犯经常使用网络图片来管理他们的英俊男孩和美丽的个人设计,同时在与受害者聊天的过程中表现出体贴、温柔和体贴的一面,让受害者误以为他们遇到了真爱。在完全获得受害者的信任后,他们要么提出借款,要么诱导投资,最终使受害者情财两空。法官提醒,在通过互联网寻找真爱时,不要相信完美的网对象,要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注意对方的账号是否通过平台的实名认证。当对方提出自己需要钱,介绍投资方式时,一定要仔细筛选,理性判断。货币交易发生时,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双方聊天记录、对方账户实名认证信息、手机号码、汇款转账记录、借据等)。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或通过诉讼渠道维护其权益。
网络求职?
就业不成反被骗
小梅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她在许多求职网站上发布了简历。简历发布后不久,一家招聘群众演员的影视公司联系了小美,并要求她线下面试。面试当天,公司人事陈华先向小梅介绍了工作内容和工资。之后,陈华告诉小梅,为了防止员工中途离职泄露商业秘密,员工需要在入职前支付 两个月的保密费、保证金和住宿费。小美交了钱后,被陈华带到郊区的员工宿舍,参加培训等待拍摄机会。一个月后,小梅没有接触到所谓的影视剧拍摄工作,所以她联系陈华要求退款,但陈华一再推诿。无奈之下,小美向公安机关报案。此后,周大、周二、陈华、韩亮四名犯罪嫌疑人被捕。经调查,公安机关发现周大、周二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吸引受害人面试,陈华以住宿、存款的名义骗取受害人钱,受害人送到郊区韩亮,共涉及280572元。
经审理,法院认为被告周大、周二、陈华、韩亮编造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产,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四名被告在共同犯罪中各有分工和合作,其行为是共同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任何环节都应对受害人的损失负责。法院最终判处周大有期徒刑3年8个月,罚款4万元;周二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款3万元;陈华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款3万元;韩亮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款4万元。
法官提醒:
一般来说,求职和申请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因此,以注册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签名费等名义在面试阶段收取费用的,可能是骗局。一些公司甚至承诺申请人在培训后就业,但他们需要向指定的贷款平台支付培训费用,导致受害者没有找到工作,而是背负债务。法官在此提醒求职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工商部门的官网,企查查等平台核实用人单位的背景数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招聘劳动者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工人收取财产。事实上,当雇主或中介机构收取费用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轻易支付钱。如确需支付,应及时向收款人索取发票或收据,以便在发生纠纷后保护其权利。
大师帮你得分?
叫代练,其实是诈骗
小江是游戏爱好者,他不仅喜欢玩游戏,还喜欢在业余时间观看游戏直播。2020年5月,他被一位名叫大河牛神的游戏主播所吸引,并加入了这位主播的粉丝群。大河牛神经常在群里发布一些代练分的广告。小江心动不已,于是加了主播的个人微信给他买了游戏代练服务,那天晚上小江把自己的游戏账号和密码告诉了主播。第二天下午,主播联系了小江,说小江的游戏账号被官方检测到多人登录禁止。他认识游戏公司的内部员工,但他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解封。小江没多想,就把22448元转到主播微信。后来账号没有解封,小江要求主播退款,但被对方黑了,粉丝群被删了。小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去派出所报警。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主播大河牛神实名小何。2020年4月至8月期间,小何以类似手段骗取8名受害9498元。
经审理,法院认为,小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利用互联网骗取他人财产,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法院最终判处被告小何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2个月,罚款2万元,并赔偿相关受害人的经济损失。
法官提醒:
事实上,所谓的大师经常使用插件脚本来密封受害者的游戏账户,然后以解封的名义向受害者索要高额费用。更多的罪犯窃取了受害者的游戏密码QQ假装受害者本人虚构事实,向亲友诈骗钱财。法官提醒游戏玩家不要轻易告诉他人身份证号码、手机验证码、支付密码等相关信息。如有盗号,请及时登录更改密码或向官方申请冻结。尽解封手续费、内部操作等名义,尽量通过第三方平台向他人支付款项,警惕代练者收取额外费用。注意保留交易证据,截取聊天记录、汇款转账记录、游戏账户登录IP一旦发现信息和其他证据被第一时间报警,通过合法渠道追回损失。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也网赚副业项目感兴趣,可以添加 维信:beng6655 备注:副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xue2.com/1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