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双碳目标提出两周年和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强了碳管理意识。
2022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 GCMC碳排放管理软件及咨询解决方案提供商碳阻迹创始人兼全球碳管理会议CEO严路辉在回答界面记者提问时表示,与以往相比,更多的企业开始自发关注碳排放数据,方法更加智能。特别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完成后,企业对碳管理和履约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重视碳排放数据。
根据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预测(以下简称预测报告),2025年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099亿元,2030年4504亿元,2060年43286亿元。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于今年6月通过欧洲议会(CBAM)在草案修正案中,在原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的基础上,欧盟碳关税覆盖范围新纳入化学品(有机化学品、氢、氨)、塑料及其产品。对于需要出口欧洲的相关行业企业,做好碳管理,在此基础上减少碳排放,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评估风险,降低贸易成本。
企业在碳管理方面面临着各种压力。首先是政策压力。全国碳市场建立后,特别是控制企业的碳管理和碳披露直接面临绩效压力。其次,产业链上游的制造企业将披露碳数据,即下游品牌客户的要求。如果企业能在碳管理领域领先,就有机会在市场上获得利润。
严路辉说:缺乏标准是该行业的痛点。除国际通用标准外,中国相关行业还可以出台一些行业标准作为相关企业碳会计的参考。
碳阻塞国际高级碳管理顾问Gregor Pecnik会议上提到,企业会计范围三的碳排放困难,如会计供应链和金融机构的投资组合影响。Gregor认为大多数企业披露的三排放范围主要取决于行业平均数据,而不是企业自身经营的第一手数据。企业应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合作,获取高质量的数据,标准化、标准化的内部数据收集过程,共同克服碳会计困难。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体系实施方案》
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对碳管理行业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数据库,企业应重复计算上游供应商的碳排放数据,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建立专业、科学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即使企业无法清楚计算前期数据,也可以计算企业当前相关产品的碳足迹。严路辉说。
个人碳账户也是碳管理的一个分支,但个人碳账户也存在重复计算等问题。例如,在北京,如果用户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少开一天车平台上绿色出行,他们将在三个平台上获得积分。严路辉提到,这需要第三方平台的干预,判断是否有重复计算。目前,北京市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MaaS整合不同平台的绿色出行方式,同样的行为只会在一个平台上获得积分。
严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碳管理的市场需求仍处于萌芽状态,行业的增长点来自市场本身,需要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碳管理的必要性。
9月28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法律法规和标准司司长别涛提到,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出台后,将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重点排放单位的确定、配额的分配、碳排放数据质量的监督、配额的清算和交易运行等机制作出统一规定。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期即将到来,对控排企业的碳盘查和碳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也网赚副业项目感兴趣,可以添加 维信:beng6655 备注:副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xue2.com/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