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因子碳排放因子是什么

近日,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关大波领导的国际团队发布的《2022年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和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减排的新观点,即中小型新兴排放经济体将是全球未来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力军,发达国家应该为其未来发展腾挪碳排放空间。

该报告涵盖了世界50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数据,并对不同能源品种和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详细的核算,揭示了新兴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征。

根据新兴经济体碳排放清单数据库的最新研究,团队发现,2010-2018年,50多个新兴经济体的年排放增长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绝大多数经济体的排放量不到全球总排放量的1%,但总排放量是世界第三大排放体印度的1.6倍。由这些国家未来工业化进程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导致碳排放的持续增长,这无疑将控制本世纪末的温升.5℃内部目标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什么要关注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50个的50个新兴经济体的特点是什么?研究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对我国参与气候响应有什么意义?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编、教授关大波表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数据的发言权基本掌握在西方数据库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数据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和南南合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

碳排放因子碳排放因子是什么

在10月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关大博解读了《2022年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受访者提供图片

新兴经济体是未来全球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

新京报建立中国碳会计数据库团队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碳会计?

关大博:中国碳会计数据库(CEADs)是2016年与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学者联合成立的学术研究小组。

中国碳会计数据库致力于建立多规模的碳排放会计系统,实现全透明、可比、可验证,努力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制定精细的排放会计清单。最重要的是,我们发布的数据是开放和透明的,并免费进行学术研究。

全球气候变暖这是一个总体趋势,二氧化碳排放将继续导致全球升温。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一直在上升。根据现有趋势,全球升温将导致非常高的气候风险,地球温度将上升4℃-7℃。全球气候变化公约《巴黎协定》要求全球将平均升温限制在2℃,争取控制在1.5℃,在这个目标下,我们如何规划碳排放空间?这涉及到一个问题——计算账户,即最基本的碳会计问题。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模式下,二氧化碳排放会计已成为准确把握未来排放趋势、有效减排、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的基础。

新京报:今年是团队第二次发布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为什么要关注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

关大博:自2016年以来,我们发布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报告。自2017年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沿线60多个新兴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

过去,政府和学术界主要关注经济和人口规模庞大的排放大国,但相对忽视了许多中小型新经济体的碳排放问题。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新兴经济体也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近十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促进了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长,成为未来二氧化碳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了解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是重要和必要的。

例如,我们发现报告中列出的50个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量为6.3-7.8Gt,约占世界的1/4。在过去的10年里,老挝乌干达、缅甸、马达加斯加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单独排放量占世界的不到5%,有些国家占世界的不到1%,但总的来说,这些国家比世界第三大排放体印度高60%。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体系存在排放清单核算口径不同、规模不完善、方法不统一等问题。缺乏基础数据已成为研究新兴经济体碳排放特征的主要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新兴经济体低碳发展路径的研究和政策讨论。因此,有必要从时间顺序、区域产业等不同角度分析新兴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建立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清单。

努力对100多个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进行碳排放

新京报:今年的报告比《2021年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更新了什么?

关大博: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基础上,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清单扩大了大洋洲该地区进一步丰富和改进了数据,包括难以获取数据的小岛国家;从30个新兴经济体扩展到50个新兴经济体,并填写和改进时间顺序,以提高数据的及时性。

考虑到数据稳定性等问题,我们与国际能源署合作(IEA)数据库、欧盟领衔的Emissions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EDGAR)与英国领先的全球碳预算相比,数据库等全球主要数据发布机构今年增加了数据比较(Global Carbon Budget)对比数据库,提高数据对比的权威性和数据质量控制的可靠性。

新京报:50个新兴经济体入选报告的特点是什么?选择新兴经济体的标准是什么?

关大博:根据联合国《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50个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阶段分为最不发达国家、发展中经济体、转型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结合国家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部分国家属于小岛发展中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

与去年相比,泰国、柬埔寨、马达加斯加也首次尝试对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进行排放核算,因为它们都是受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国家,缺乏能源和碳相关数据的基础。我们的基础IPCC权威的会计方法体系,与当地学者合作,尝试利用当地获得的信息,对一些中小型经济体进行碳排放核算。

哪些新兴经济体能进入报告取决于数据验证的成熟度。去年,我们发布了30个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数据,我们认为数据是最准确的。今年的50个也是如此。事实上,我们已经制作了近70个新兴经济体的数据。因为数据发布时需要层层验证,所以我们有信心发布进入报告的数据。

我们计划在未来四五年内发布一系列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努力详细核算全球100多个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好地减少发展中国家的排放南南合作提供科学依据。

弥补碳排放数据的空白,增加合作共识

新京报:您提到,该报告以数据众筹的形式收集数据。什么是数据众筹?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关大博:数据众筹是以中国碳会计数据库夏令营为起点形成的工作网络。

我们从2017年开始为新兴经济体编制二氧化碳排放,但没有固定的项目资金支持。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的团队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学者,大约100名学者在一个夏令营合作了十天,收集了验证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我们编制了碳会计手册,通过夏令营和相关培训收集更全面和合格的数据,并试图让参与者选择相对熟悉的区域,并通过碳会计计算器进行交叉验证。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不仅逐一计算了50个经济体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而且还初步计算了大多数国家、地区、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例如,印度不仅包括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还包括33个联邦排放。计算各国的清单分为20个能源品种、47个行业部门和各种工业产品。

我们的会计利用IPCC全球统一编制二氧化碳清单的方式,利用国家统计局和地区统计机构发布的官方数据,建立能源平衡表和排放因素,实现分部门、产品和区域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应数据。具体的方法报告反映在我们的网站和相应的出版物与世界其他数据库进行比较。

新京报:对新兴经济体碳排放的研究对我国参与气候应对有什么意义?

关大博:首先,我们努力为全球气候变化碳会计数据库的空白做出贡献。在欧美的一些数据库中,这份报告中有50多个新兴经济体缺乏数据。这些国家研究或数据发布中,这些国家基本上被合并为世界其他国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近年来世界其他国家的碳排放增长非常快,这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好奇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容易被归类为世界其他国家碳中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对合作伙伴的能源利用或资源相关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数据的发言权基本掌握在西方数据库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和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和南南合作发声。数据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此外,这也能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正在走的双碳路径。二十大报告提到,积极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也就是说,要实现实事求是,数据越清晰,这个道理就越清晰,也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思路和路径。我们了解的越多,我们的共识就越多。我们可以在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中发挥积极作用。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也网赚副业项目感兴趣,可以添加 维信:beng6655  备注:副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632353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xue2.com/3026.html